千佛寺

建筑时间:2012
建筑面积:30000 m2
项目地点:河北省霸州

       佛教文化是我国传统主流文化之一,从传入至今一直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思想意识。比如“忠贞、诚信、宽容、仁慈、孝顺、勤奋、爱国”等思想均是佛教所提倡的。千佛寺的建设有利于挖掘、发扬、光大佛教文化,彰显中华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
       千佛寺坐落在霸州市北燕家务北头村村北,是霸州境内建寺最早,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。该寺始建于后汉时期(947-950年),坐北朝南,总占地120亩,其中寺院建筑占地60亩。明初遭遇大火,寺院败落。明崇祯年间大修,改为“千佛禅寺”。清初又毁于大火,乾隆年间在北头村南重建千佛寺。抗日战争时期,寺内千佛铜像被我军运走用于制造枪弹,寺院相继被毁。1993年原遗址曾出土玉质“千佛禅寺”匾一块。先进,北头村只保存了千佛寺传入的寺庙音乐,音乐会被列入“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

       修复改建后的千佛寺,无论阳光普照,还是华灯初上,莲花上端坐着大佛,始终是圣洁的、慈悲的、蕴涵无限能量的。人们上了甲板之后,仿佛沐浴在佛国的福泽中。与大佛面对面,近距离接触,这在某种程度上,使人产生了一种自身与神明之间的互动联想,即与佛对话,受佛的召唤,受佛的感染,受佛的度化,以从善的心理,做从善的事情。

       主体大殿似船形(隐喻般若船),要想从浑浑噩噩的此岸到达彼岸净土世界,需要上船(隐喻皈依佛教),大佛端坐在甲板上,似在召唤,上船来吧,这才是你心灵的归宿。

       建筑的意义就是营造这样一个场所,形成一个氛围,完成一种使命。大殿的入口是敞开的,是包容的,是欢迎人的。推开大门,800人的佛学大讲堂,光线神秘,佛光万丈,高僧大德在以一颗善良的心、通达的智开导人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