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建论坛丨马树新:绿色建筑的学术价值与商业逻辑
来源:墨斗微信公众号
原创 2016-07-20 设计机构宣传助手 墨斗
美丽中国是中央政府利民惠民的一项重要举措,日前,颁布的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》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措施:推广建筑节能技术、实施城市节能工程,推进节能城市建设。绿色建筑是实施美丽中国理念落地的重要着眼点,它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,最大限度节约资源,节能、节地、节水、节材、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,提供健康适用、高效使用,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。本栏目将陆续邀请管理、教育、设计、技术以及施工与材料等方面的专家,对绿色建筑进行多维度的研究和讨论,旨在提升建设行业对绿色建筑更透彻的理解,深入贯彻美丽中国的各项政策,为人民营建一个绿色、生态可持续性的生活环境。
马树新先生
中国建筑行业在下行的趋势中,并非没有亮点,比方说建筑师负责制的推出,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,装配式建筑的大范围推广,BIM与建筑可视化等等。这一系列的亮点或者叫做一系列的课题,终将使中国建筑跃上一个大台阶。而真正具有持久生命力,并会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深远影响的,非绿色建筑莫属。且纵观现代建筑史,酝酿时间最久、雷声大雨点小的也非绿色建筑莫属。
绿色建筑就是这样既遭人恨,又惹人爱。所谓遭人恨是指很多学者对“绿色建筑”提出尖锐批评:“一边逐利一边践行道德,同时也让消费者在掏腰包时获得道德感的抚慰”。甚至批评“LEED的基本逻辑是绿色要花钱买,你要的认证越高花钱就越多”。但是,以LEED和BREEAM为代表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果真就这么无耻吗?答案是复杂的。
我们应该更加全面地看待推广绿色建筑过程产生的利和弊,更加客观的看待绿色评价体系的利和弊,在市场规律与学术研究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所谓惹人爱,是指绿色建筑是一种时代精神、是一种动态平衡、是一种再生模式。耗能巨大的建筑自循环系统终将逝去,与自然环境达到动态平衡的再生模式终将会成为人类文明的新枝。当绿色的理念深入人心之时,绿色建筑的商业模式将重构,建筑面貌将焕然一新,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改变。只有这样,人类才能走的更远。
(来源-中华建设杂志第6期)
马树新
中国学者型建筑师的典型代表。1968年出生,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,清华大学工学硕士,北京清润国际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。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,《建筑师》编委,《a+a》《建筑知识》编委,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
研究方向
钢构传达木构神韵。
2001年在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国际竞标中获得第一名。
2004年被《新地产》评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100位建筑师之一。
2005年创办北京清润国际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。十年风雨,十年坚守,十年磨砺,十年成长。目前清润国际已是中国知名设计机构之一,作品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,并与《中国建筑教育》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、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,联合创办《清润奖》大学生论文竞赛,为中国建筑教育贡献了一份力量。
获得的奖励及荣誉
2001年,获清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
2001年,获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国际竞赛一等奖
2002年,创立北京清润规划设计公司
2004年,入围中国百名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
2005年,创立北京清润国际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
2014年,与《中国建筑教育》共同创立清润奖
— 墨斗TM 出品 —